塑料以及塑料制品,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小到各种瓶瓶罐罐,大到家具、建材。尽管都是塑料,但其实塑料制品之间也有差别。不同等级的塑料制品,有着不同的特性和使用方式,而生活中最常用的基本是PET或PP材质,这种材料轻巧、无异味,化学性能稳定,气密性强,可直接用于食品包装,是应用最广的饮料包装材料。

尽管PET或PP材质的塑料只要遵守国家标准,在符合存放条件、存放周期的情况下,有害物质的迁移量基本上会低于标准量,不会给人体带来很大的健康风险。但若存储不当,使用不当,有害物质很有可能发生迁移,其中会释放出大量的微塑料,如果一旦食用其装过的食物,可能会渗透到人体各个器官之中,对人体产生危害。 

“安全塑料”也能变的“不安全”?

值得警惕的是,在一些情况下,即使是这种所谓的“安全”塑料也会变得不安全。

01 微波加热一次,微塑料释放量超乎想象

2023年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杂志的一项研究,探索了塑料容器在不同场景下的微塑料释放量。研究人员所选用的盛装食物塑料容器、标示着“可微波加热”。结果发现,容器储存温度越高,会导致更多的塑料颗粒进入食物。比如,相比存放在冰箱中,较高温环境下的聚丙烯容器每平方厘米会多释放 40 万颗微塑料。相比之下,塑料容器在微波炉中的微塑料释放量惊人地高。

为什么标注“可微波加热”还是会释放大量微塑料呢?在检测某种材料是否可用于微波加热食物,首先要看它能否耐受高温:在食物加热的温度下不能熔化,更不能温度稍高一些就释放增塑剂、固化剂等有害物质。但微塑料的迁移量并不在这些评价指标中。

02 重复使用饮料瓶、矿泉水瓶等塑料制品

通常情况下,买回来的饮料瓶、矿泉水瓶等都会洗干净,用于储存其他物品,例如米、面、粮、油等等,以当作废物利用。殊不知,如果重复使用,或更换盛放的东西,或在不适合的条件下存放,很可能导致本来安全的塑料瓶变得不安全。

image.png

有研究显示,用饮料瓶、矿泉水瓶盛放醋,很可能会让有害物质的迁移量增多。用 PET 塑料瓶分别装 4% 的乙酸、10% 的乙醇和 20% 的乙醇时,装乙酸的瓶中的有害物质锑的迁移量明显高于另外两种。

微塑料深入人体,可能带来哪些风险?

微塑料难以被人体代谢吸收,未能排出的部分亦会在人体内蓄积。近年来,科学家已经在多个器官中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比如肠胃、肺部以及胎盘中均检测到过微塑料颗粒。

01 心脏

2023年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的一项研究,来自中国首都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采集了15例心脏手术患者的微整形标本,发现心脏及其周围组织中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常见的微塑料类型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约占总数的77%,在心包、心外膜脂肪组织、心包脂肪组织和心肌中的具体占比分别高达96%、83%、49%和43%;其次为占12%的聚氨酯,主要存在于心肌和左心耳样本中。

759eb01936c64e3cf413a67bc2de8c8f_640_wx_fmt=pn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png

微塑料在人体中的分布情况

02 肠道

先前欧洲肠胃病学会首次报告在人体粪便中检测到多达 9 种微塑料,直径在 50 微米至 500 微米之间。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和罗格斯大学的科学家们探索了塑料颗粒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微塑料的存在会对脂肪吸收带来健康上的负面影响,即当脂肪与微塑料颗粒一起摄入时,脂肪的生物利用度会随之增加,导致更多的脂肪进入血液。

03 血液

2021年,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科学家在人类血液中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测出比例最高的为PET,在50%的志愿者血液中都检测到这种物质的存在,血液浓度最高为2.4ug/ml,提示大部分人体内都含有瓶装水释放的微塑料。

24abaad367dd6ddfe386aa6b892eeb77_640_wx_fmt=pn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png

 doi: https://doi.org/10.1016/j.envint.2022.107199

值得注意的是,PS(36%)、PE(23%),最高血液浓度分别为4.8ug/ml及7.1ug/ml,这两类塑料主要应用在保鲜膜、一次性泡沫饭盒、塑料杯等,表明来自食物包装的微塑料也会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中,并且进入的量不容小觑。

04 大脑

2023年,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的研究发现,纳米塑料能够进入大脑,与神经元中的蛋白纤维发生作用,从而加剧帕金森病的风险。具体而言,在较高的纳米塑料浓度下,这些大脑中的阴离子纳米塑料污染物会与α-突触核蛋白纤维发生协同作用,上调pS129-α-突触核蛋白包涵体在相互连通的大脑区域中的传播,进而增加了小鼠大脑皮层、杏仁核和SNpc中的病理沉积。

05 胎盘

2020年发表在权威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在 6 位健康孕妇的胎盘中,其中 4 个胎盘都被检测出了 5~10 微米大小的“微塑料颗粒”,说明微塑料可通过胎盘屏障对人体造成影响。

如何减少微塑料威胁?

尽管塑料威胁充斥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我们很难真正摆脱它,但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尽量减少微塑料的威胁。

☑别对塑料餐盒进行加热;

☑不要用塑料容器加热剩菜剩菜,尤其是用了很久的塑料容器;

☑用玻璃容器装调味品和酱汁;

☑出门购物时带上帆布袋或编织袋,减少塑料袋的使用;

☑尽可能少喝塑料瓶装水,随身携带保温杯/玻璃水杯等;

☑喝饮料少用塑料吸管;

☑少点外卖,选择堂食或自己做饭都可以。

总之,塑料广泛存在于各种瓶装水、啤酒、咖啡杯中,存在于汤罐、玩具、电子产品、洗发水、化妆品以及成千上万的一次性物品中。这些微塑料正侵入到我们的肺部、血液、器官,甚至大脑...人类正在变成“塑料人”。想解决日常塑料问题并不容易,但我们可以尽力消除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