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GC),是一种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较为常见的癌症之一,尤其在亚洲地区发病率较高。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2020年统计数据,在中国,胃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球的44%和48.6%。


胃癌在解剖学上分为贲门胃癌(CGC)和非贲门胃癌(NCGC),中国占全球新发CGC和NCGC病例的70%和50%。


70%的胃癌和幽门螺杆菌有关,它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第一类致癌物。近年来,全球胃癌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在大程度上归功于有效控制了重要的可改变风险因素,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营养改善、有效控制BMI、限制吸烟和饮酒等。


2024年1月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癌症中心魏文强等人《柳叶刀》子刊"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 "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Trends of gastric cancer burdens attributable to risk factors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50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显示,中国胃癌发病率占全世界44%,全球第一。胃癌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吸烟、腌制蔬菜和饮酒因素导致的胃癌负担呈下降趋势,但不健康的BMI、糖尿病导致的胃癌负担呈上升趋势。数据估计,从2020-2050年,胃癌综合危险因素负担将下降10.57%。


预计到2050年,将有28万例胃癌病例,其中,70.18%的胃癌病例可归因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仍是主要因素,将导致40.7%的贲门胃癌和62.1%的非贲门胃癌病例。


4279b16f5c2dfd87ee20fc1f37a5f1ea_640_wx_fmt=pn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png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中国国家癌症中心682个癌症登记处的胃癌发病率数据,分析了中国人群中胃癌重要危险因素导致的癌症负担比例的变化轨迹,并预测了2050年中国胃癌负担。


胃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吸烟、饮酒、腌制蔬菜、不健康的BMI和糖尿病


总的来看,从2020-2050年,胃癌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NCGC的发病率高于CGC,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预计胃癌新发人数将从2016年的367896例减少到2050年的279707例。这得益于有效控制了重要的可改变风险因素。


204612b681043602464b9616a5c6c5bf_640_wx_fmt=pn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png
2000-2050年中国胃癌发病率

对不同危险因素分析发现,1990年至2015年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率显著下降,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胃癌发病率也保持下降趋势;另外,男性和女性的吸烟、饮酒流行率也呈下降趋势;与1990年相比,2015年腌制蔬菜的消费比例下降了约10%。


值得注意的是,与1990年相比,2015年超重、肥胖和糖尿病的患病率显著增加,估计会导致胃癌病例数增加。


数据估计,从2020-2050年,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吸烟、腌制蔬菜和饮酒因素导致的胃癌呈下降趋势,但不健康的BMI、糖尿病导致的胃癌呈上升趋势。胃癌综合危险因素风险将下降10.57%。


6b7f2ea71358eca6ec6609a69f31bff4_640_wx_fmt=pn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png
不同因素导致胃癌的负担和趋势

根据NCCR数据,估计2020年有349988例癌症病例,其中260953例归因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这意味74.6%的胃癌可以预防。


预计到2050年,将有28万例胃癌病例,其中,70.18%的胃癌病例可归因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仍是主要因素,将导致40.7%的贲门胃癌和62.1%的非贲门胃癌病例。


研究人员表示,幽门螺杆菌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第一类致癌物,尽管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中国人群中的患病率有所下降,但未来几十年仍将是中国胃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综上,中国是全球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占全世界44%,近年来,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一半以上的胃癌仍可归因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lanwpc.2023.101003


来源 | 医诺维(公众号)